营养与健康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过程。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
所谓合理营养是指膳食营养在满足机体需要方面能合乎要求,也就是说由膳食提供给人体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能保证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合理的营养能促进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
人体产生的新细胞与死亡的老细胞处于平衡才会健康,如果每天所需的营养没有及时得到补充,每天死亡的细胞照样会死亡,而每天新生的细胞数量则会减少,久而久之细胞的数量越来越少了,那么器官就会衰减,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最终人的寿命会缩短。
营养缺乏则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严重时可引起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和生化活动异常,甚至发生机体形态结构的异常,影响人体健康。
营养过剩也会引起机体异常改变,或体内积聚过多,或干扰其它营养物质的利用,使代谢异常,有时甚至可产生中毒现象,而这对人体的危害也绝不能低估。
节制和定量控制营养素的摄入,以纠正因代谢失常所产生的矛盾。有些疾病必需调整膳食中某种营养素的摄入以适应身体使用该种营养素的能力。
人类通过营养维持生命、保证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和完成各种活动。人类从胎儿开始直至死亡都离不开营养,人类体质的优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
营养维持人体生理功能
营养素不仅构建神经系统的组织形态,而是直接影响各项神经功能的形成。儿童表现为智力的发育,而在成年人则表现为应激适应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生理健康尤为重要。心理因素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其还会诱发器质性病变。
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引发疾病。营养素缺乏可能是摄入不足的原发性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的。营养素缺乏可引起各种不适的症状,还可能诱发其他合并症,如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蛋白质—能量不足、维生素A缺乏、缺钙和缺铁性贫血等四大营养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缺钙可导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等。营养素过量可能引起中毒,也可能引起许多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生。肥胖是营养过剩的普遍表现,而肥胖又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癌症和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发生率。
下一篇:CKD肾友常见问题—钙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