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肾友专栏 > 慢性肾脏病

您的肾脏健康吗?(十一)

更新时间:2021-05-17    编辑:管理员    浏览:1120



肾病相关的尿蛋白检查,主要分为哪些方面?

蛋白尿是肾病最常见表现之一,根据发生的病理生理机理不同,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和组织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和定量检查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尿蛋白的检测是肾病诊断常用的粗筛试验。24h尿蛋白定量则能更准确地反映每天排泄的尿蛋白量。通过定量可将蛋白尿分为:轻度蛋白尿(<1g/d)、中度蛋白尿(1~3.5g/d)和重度蛋白尿(>3.5g/d)。


尿蛋白电泳检测有何意义?

尿蛋白电泳检测是对尿蛋白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尿蛋白的来源,这有助于病因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肾小球性蛋白尿检查有何意义?

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对各类肾小球病变具有特异性鉴别诊断价值。

1.尿蛋白选择性检测    尿蛋白选择性是指肾小球滤膜对血浆蛋白能否通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尿中仅有少量大分子蛋白质称为选择性蛋白尿。不论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大小,都以同样的速率滤过,尿中有大量大分子蛋白质排出则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1)选择性指数(SPI)测定: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尿IgG(分子量150kD)和尿Tf(分子量77kD)的清除率比值作为尿蛋白选择性指数。

SPI=(尿IgG/血IgG)/(尿Tf/血Tf)

参考值:SPI≤0.1,高度选择性蛋白尿。

临床意义:蛋白尿选择性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在某种程度上与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有一定关系。SPI<0.1者表明肾小球损害较轻,治疗反映和预后大多较好;SPI>0.2者属非选择性蛋白尿,表明肾小球损害较重,预后大多不良。

(2)分子大小和电荷选择性测定:①分子大小选择性测定。若采用外源性不带电荷,且不被肾小管吸收的非蛋白聚合物作SPI的测定,因排除了电荷的影响可完全反映滤过膜孔径的大小。②电荷选择性测定。分子大小相同(约2.9nm),所带电荷不同的尿唾液淀粉酶与尿胰淀粉酶排泌分数的比值可判断肾小球滤膜的电荷选择性。

2.尿微量清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    尿微量清蛋白是指常规定性或定量难以检出的一些尿蛋白。

临床意义:①尿微量清蛋白检测有助于肾小球病变的早期诊断。在肾脏病早期,尿常规阴性时,尿微量清蛋白的含量可发生变化。②尿微量清蛋白的测定可推测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







参考文献:

人民军医《肾脏保健专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