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营养科谱

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更新时间:2023-02-06    编辑:管理员    浏览:515

肠内营养(onteral notrition)自1858年由Busch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rutrition)都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在救治外科患者、改善围手术期营养、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近代临床医学的一大进展,但随着肠外营养的长期应用而引起的肠黏膜萎缩、肠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胆道系统功能的紊乱,以及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等问题日益增多,使得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肠道应激反响和危重疾病治疗中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肠内营养的概念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给予营养液,用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全部或局部营养,对于手术对于手术患者及危重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当患者在疾病、损伤等情况下致摄取、消化、吸收功能全部或局部受到损害,或因治疗与诊断的需要无法经口和不愿经口摄食,或摄入的食物缺乏以满足生理需要,且小肠吸收功能尚可耐受时,均可采用肠内营养的方式对患者施以人工喂养,肠内营养通过给患者提供重要的能量、氮源、维生素以及必要的微量元素,促进患者的康复。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更符合生理模式,使用方法灵活,监护简单,平安经济,且肠内营养可以预防胃肠黏膜萎缩,并可维持肠道内正常菌群,研究说明,对营养衰竭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其胃黏膜的完整性。此外,肠内营养对预防肠道内的微生物易位进入血液而导致肠源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及时给予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制剂可以缩短患者的分解代谢期及其严重程度,并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的风险率,手术后的患者越早给予肠内营养,预后就越好,所以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只要其还具有胃肠道功能就应该给予肠内营养,对这一点专家已经达成共识。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种类众多,有粉剂、混悬液和乳剂。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学会如何区分及选择。
肠内营养制剂根据其组成又可分为要素型、非要素性、组件型和特殊应用型。其中,临床常用的商品化制剂主要为要素型和非要素型。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配方的蛋白质提供形式(整蛋白还是预消化)、是否含有纤维素、是否含有某些疾病特需的营养素等也可能存在差异。


常见的一些肠内营养制剂如下:

这些肠内营养配方在能量密度、蛋白含量、蛋白质来源、渗透压、脂肪含量、膳食纤维含量、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等方面多存在一定差异。但多数肠内营养制剂按每日能量需求全量供给时,其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可满足推荐量。


其中,含氨基酸混合物或水解蛋白、单糖、双糖或低聚糖、低脂肪的粉剂加水后形成溶液;含多聚体糊精或可溶性淀粉、溶解度小的钙盐、高脂肪的粉剂加水后形成稳定的混悬液。


                                                                                                                                          不同疾病状态应该选用哪些肠内营养


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部分成分表:


Tips: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若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首选富含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若胃肠不耐受患者,在排除其他EN不耐受原因后,可考虑使用短肽配方;需要限制容量的患者,可采用高密度营养配方制剂;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可采用糖尿病特异性配方;对腹泻患者,可选择可溶性膳食纤维配方;总之需要因人而异,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同时关注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