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把握制药行业转型升级中的投资机会

更新时间:2020-09-16    编辑:管理员    浏览:643


日前,第三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公布,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在95%以上。在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社与各大证券公司(资本)携手推出的“对话·医药资本圈”第四场直播节目中,浙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大健康组负责人孙建认为,集采等政策并不会对制药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造成太大影响。

“目前,我国医药、医疗、医保的相关政策都逐步跟国际接轨,医药板块呈现出全球接轨、替代升级的态势。在转型升级中,无论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生产环节,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在产品端,创新药已也进入收获期。”孙建说。


医药行业进入产品端升级阶段

孙建从中观数据和行业政策两个方面,对制药行业进行了分析。

从基本面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医药行业的生产经营、消费服务造成冲击,医药制造业增速大幅下滑。今年1~3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下滑至-8.9%,利润增速下滑至-15.7%;1~4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为-5.6%,利润增速为-7.4%,下滑幅度明显收窄。

孙建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逐步消退以及复工、复产的推进,医药行业呈现明显复苏的趋势,而且这种“明显复苏”的趋势在整个制造业中极为突出。

医药行业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孙建表示,对产业政策的理解要结合医药、医疗、医保三方面的政策进行全面解读。

孙建对制药行业1998年以来的发展进行了简单分析。他指出,1998年到2006年,由于医保制度不够完善,我国就诊人次、住院人次并没有大的波动,医药行业发展平稳。2006年以后,随着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医药行业发展迅猛,“但这并不代表医药行业是在健康发展”。

孙建表示,一般来说,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定会诞生极具竞争力的企业,同时淘汰竞争力弱的低端企业,行业集中度出现提升。但我国以仿制药为主的医药行业除了个别年份,企业数量并没有出现过明显下滑。

“医药行业在2018年以前是‘痛并快乐着’。”孙建直言,由于仿制药在过去近20年一直享受比较好的定价自由,很多药企得以生存。但由于缺乏原研替代能力,医药行业中并没有出现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有80%企业盈利在1000万元以下,甚至更低。

“从2018年开始,医药行业进入产品端升级的阶段。”在孙建看来,医保支付改革等带动了产品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等相关政策的推进,是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开始。尽管中选品种价格大幅下降,但如果企业的某个品种是临床刚需,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定价定位。


API和CXO率先受益

孙建认为, 在接受投资上,API(原料药)和CXO(医药研发或者生产外包)首先受益。这两个行业有共性,即特色原料药、医药外包作为医药制造、研发的服务方,和国内的下游制剂产业的制造、研发并不存在紧密的上下游关系。

“特色原料药属于在全球较早经历比较极端价格管控的细分领域,其景气度持续提升是来源于‘前向一体化’战略,即基于所处领域的规模或者市场份额的优势,往下游扩展。”孙建说。

孙建认为,“前向一体化”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所处的领域具有规模性或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二是下游的行业集中度出现提升趋势。只有这样,上游才能进行性价比高的并购,充分放大规模或者成本优势,甚至增加下游产品的差异化。

“我国在中间体、原料药环节具备全球规模性优势,而制剂环节基本上没有。在自上而下产业一体化的扩展过程中,中间体、原料药公司更具有优势。”孙建表示。

基于中间体、原料药企业“降维切入”、沿产业链向下游扩展的逻辑,孙建认为,从结果上看,上游真正有规模的中间体、原料药企业会迎来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随着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净资产收益率(ROE)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特色原料药行业未来景气度将持续提升”。

孙建同样看好对国内CXO中长期的投资机会。对于CXO,有人认为其受益于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但孙建认为,中国的临床CRO、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确实是中国市场红利带动的,但一些医药外包头部公司更多的收入则是来自离岸外包。

孙建认为,国内CXO企业全球化参与程度、需求端驱动的差异、技术积累迭代阶段差异,使得对国内医药外包板块的投资主线也存在差异。


供给端进入兑现窗口期

孙建在直播中表示,创新药等细分领域值得持续布局。

“受益于国内融资环境利好,本土创新药标的持续丰富。不少创新药经过价格谈判成为医保品种,近两年也逐步进入兑现阶段。”孙建说,这些都给创新药带来极好的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本土创新药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数量持续创新高: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IND申请数量实现井喷,国内化学药、生物药以及进口生物药IND申请数量较去年同期均实现翻倍增长,且国内产品申请总数远超进口。

“随着临床试验的逐步推进,国产创新药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及上市数量有望在5~10年内全面反超进口,创新药市场格局将重构。”孙建指出,目前国产创新药NDA的数量仍与进口创新药存在差距,但以2016年IND申请数据为基准外推7~9年(2023~2025年),国产创新药当年获批数据有望超越进口药。 此外,2017~2019年国内创新药品种的上市占比稳步提升,也验证了国产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疫苗是医疗领域的刚需品种。孙建认为,基于过去十几年的研发布局,目前国内疫苗企业也逐步进入品种收获期,疫苗重磅品种(如13价肺炎和HPV疫苗等)放量,构成医药消费领域的核心投资机会。

血液制品在临床更为刚需。孙建认为,血液制品景气度将持续上升。如进口白蛋白受海外疫情影响有望持续供给收缩,从全年来看,我国正常的血液制品需求不会减少,其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在接下来两年内,血液制品的景气度都将呈持续上升趋势。

此外,随着中药审评审批政策的调整以及疫情期间中药的突出表现,中药也将得到资本的关注。


对 话

具有持续盈利潜力的成长期企业值得关注

主持人:在资本进入的时候,企业该做些什么?如何从资本中受益?

孙建:对于创新药企业,可以在确保管理层在一定合理的股权比例下进行融资。另外,要选择能够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的研发立项。对于仿制药企业而言,则需要更多考虑创新转型,在此过程中也应当注意自身特点和未来整合难度。

主持人:从集采角度来看,您认为医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变量接下来会有哪些变化?投资领域要如何做出选择?

孙建:未来医药制造业,无论是仿制药企业还是创新药企业,都应当着重考虑成本、质量等市场化竞争要素。在细分领域,创新一定是方向,但在创新升级的过程中,率先受益的是特色原料药和医药外包企业;其次就是拥有创新药的公司,这些公司逐步进入产品收获期,且部分产品因为价格谈判进入医保,进入产品放量窗口期。

主持人:如何理性看待医药企业的高估值?投资人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孙建:某种意义上,企业估值是二级市场资本博弈的结果。如果高估值企业的后续发展达到预期量级,则现在的估值并不虚高。建议投资人关注处于成长期的、具有持续盈利潜力的企业,以减少投资风险。







来源:中国医药报